来源:雪球App,作者: 久长山人,(https://xueqiu.com/1091922223/155524459)
首先说一下,我写这个标题,不是为了吸粉,我也没有几个粉。专栏写点东西,主要是为了记录并分享自己的思考。今天放假了,因为昨天又减持一手康华生物,有8万多闲钱,需要研究一下加仓的标的。下午,抽空读了一下浙江美大的年报。过去一个月,股市确实涨了。结果,雪球上晒收益的又多了起来,还有很多两年几十倍的大神,引得别人连连感叹,要离球销户。
之所以写这个题,大概是因为我自己的目标吧。我知道,雪球上很多前辈,打新出手一次就超越了这个数。但是,就多数普通人而言,在一般城市,有千万可投资资产,应该来说,能生活得很不错了。我大概在20岁的时候,上大二吧,在日记上写下一个目标,就三十岁之前的三件大事。一是要考上名校研究生,二是要学习经济学二专,了解世界资本运行的规则,三是成家立业,要赚一百万。后来,大概是24岁的时候,我的前两个目标都实现了。就觉得目标三太没有挑战性,就在日记上加了个0。回归正题,你从一万起步,赚一千万要多久?(实际上,我入市时只有一千块钱,上大一,在沃尔玛当学生工一个月,四个周末,每天120,共计一千多,中国建筑姚老板尚未举牌,当年能买五手)2的中次方等于1024,也就是说,翻倍十次就够了。很难吗,其实不难。我做价投今年才刚刚两年多,翻倍的股就有三支,分别是东方雨虹,涪陵榨菜和万华化学。如果是期货,那就更快了,有时,几个晚上就翻倍了。再想像一下,你将这个过程再重复一次,那恭喜你,1000万再翻一千倍,那就是100多个亿,你可以上富豪榜了。但是,为什么新三板统计数据中,真正有一千万以上可投资资产的人寥寥无几?两年几十倍的大神,照理说,三四步就够了。为什么市场反映的是另一种情景?
大家不妨将每个步骤拆解,用心审视一下这个有趣的数列。1 2 4 8 ……1024。第五步是多少?很多人会以为是64,结果是32。第九步是512。这就是指数。不考虑工具差异,其实从2到四和从512到1024的难度是一样的。更何况,哪怕你从事一般的工作,32之前的五步都是能靠劳动完成的。但是,后面的结果,为什么多数人差强人意?这就要回归到对复利理解的问题。复利的真谛不是速度,而是不,犯致命的错误。巴菲特从业几十年,业绩为负的只有两三次。这是巴菲特之所以伟大的地方。
回归到当下的市场,确实,很难找到便宜优秀的标的了。前面我说到杭叉集团,浙江美大,福耀玻璃,汤臣倍健等等都涨了,涨了,价格也就不太具有吸引力。尤其是美大,一两周没看,价格回升了五成。我倒不是说,我自已看得有多准,我的文章下,我很少与人争论,哪怕当初在一个取消回购的敏感时点写了东阿阿胶被骂得狗血淋头。我想说的是要坚守理性和常识,要从别人看不到的角度来看企业。以万华为例,我最看好的其实是它的组织架构。就是给你技术,给你几百亿,你也很难再造一个万华。因为化工复杂,危险,这有点像爱尔眼科,不是用钱就能打进去。我说万华会上一万亿,有人说我疯了。那是因为我基于企业的组织力和化工产品的价格作出的判断。就是化工品还有没有17年那样的高潮期。显然肯定还有。所以,万华未来500亿利润,是完全能看得见的。同样,我买了万把块的晨鸣纸业,并不是我不知道它的财务负担,而是我发现期货市场上,纸浆已经到了一个谷底,开始上涨了。它是不是一个伟大企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这个时点买,未来赚钱是大概率的。就像当今带生物的,很多股票,怎么上来还会怎么下去。而格力电器,浙江美大,济川药业,将来必然还有上涨空间。我并非未知他们的缺陷,只是,多数人被市场带着走,低估了家电行业的天花板。很多人看卖方研报,但没有看见底层六亿人的生活。我见过底层六亿人的生活,我知道,油烟机空调的天花板还高得很。
尽管我中的那个新股赚了接近四十万,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哪些是该赚的,哪些是不该赚的。哪怕就是余下的八万块赚了三四万,这在长期看,也是极不正常的,因为长期维持超过四成的年化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因为持仓的泸州老窖,洋河股份,万华化学,信立泰,拉升的速度远超预期。到了一定的高度,我同样会减持,而且,这次换仓,我没有再选上面的标的,因为我觉得市场已经反映了他们的内在价值。他们必然会成长,但需要时间。很多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买好还是买便宜,显然先是要买好。买低估还是成长,显然是成长,因为成长是最深度的价值,但并非不计价格。想实现真正的复利,就不要为预期负出过高的溢价。我刚走出校门,预计很少有人起点比我还低。但是,我觉得我足够幸运了,也永远对市场心怀敬畏。前个月读的冯柳,他说将自己交给体系。我慢慢能体会到这句话的份量了。他走到今天,绝对不是偶然。
有一点感慨,就是上班后读书的时间太少了。四五本书都压在宿舍。市场上,永远有你不知道的东西。所以,保持谦卑无知的状态是必要的。这市场没有完美的公司,永远保持学习的状态吧。十步路,我走了一大半。希望以后也能走好走稳。写这些,其实是为了分享一下自己对收益率和复利常识的思考。你确实不需要几次复利就能变得异常富有,关键是,永远不要犯致命的错误。保持空杯心态,努力学习,构建一个长期维持正向收益期望的体系,才是走向复利人生的正道。算是写给自己,也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