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扬州,人比花还多。为了游玩而不是观人潮,最好就是晨游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在河两岸建造了许多水上园林。和西湖开阔的湖面不同,瘦西湖的特点是湖面曲折瘦长,在以瘦为美的今日,名字上占了优势。
走进瘦西湖南门,迎面而来的就是“长堤春柳”的景色。若把瘦西湖比作女子的脸庞,那么两岸的垂柳就似披在脸旁的秀发。
春风里,大如玉盘的琼花最夺目,琼花现在是扬州市花,每朵琼花上八朵五瓣大花环绕着中间白珍珠般的小花,具有“若蝴蝶戏珠,似八仙起舞”的美誉。相传隋炀帝杨广酷爱琼花,在位14年间曾有13年在扬州观赏琼花。
瘦西湖园中园走进徐宝山祠堂“徐园”的圆形拱门,瘦西湖园中园的大幕就被拉开了。过了一座红色小木桥,“小金山”出现在桥的远端。小金山山顶的“风亭”,是全园的最高点。
钓鱼台方亭,相传乾隆皇帝曾在这里钓过鱼。(毕强摄)
小金山向西有一条长堤,长堤尽头伫立着名叫“吹台”的方亭。相传乾隆皇帝曾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
“钓鱼台” 的横匾由书画家刘海粟所书,廊柱上对联则是书法家启功的墨宝:“浩歌向兰渚,把钓待秋风”。
钓鱼台借景的景中景:五亭桥与白塔。(毕强摄)
翻过藕香桥,不远处就是瘦西湖著名的五亭桥。五亭桥集桥与亭于一身,五亭相连,空中看,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
瘦西湖著名的二十四桥。(毕强摄)
五亭桥的前方有一座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石拱桥,这就是瘦西湖著名的二十四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阶24级,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
瘦西湖是一个集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小而精致的公园。周围没有高大的现代建筑造成的视觉污染,这是因为扬州有老城里的建筑高度以文昌阁高度为限的规定。瘦西湖大门的对联“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对它的景色做了最好的总结。
皮薄汁多的大汤包。(毕强摄)
扬州早茶饮茶如筵提起扬州餐饮,最容易想到的是扬州炒饭。扬州炒饭固然好,但到扬州只知道吃扬州炒饭那就亏大了。扬州人常说的“早上皮包水”指的是喝早茶。
和广东早茶自助的方式不同,扬州早茶将饮茶与筵席相结合,大家称之为“饮茶如筵”。从凉菜到炒菜,到各式点心,到主食、水果一应俱全。典型的菜品有水晶肴肉、盐水河虾、文思豆腐、烫干丝、大煮干丝。
最有特色的是皮包水大汤包。大汤包皮薄汁多,可以用吸管在包子皮上凿个洞,吸食高汤。比较有挑战的传统方法是拎着包子的顶部,轻轻将包子提起来,再慢慢地移到碗边。用牙在包子皮边咬个小口,慢慢吸取高汤后再吃包。
个园集春夏秋冬一体中国四大名园的前三位是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在扬州,第四位要留给个园。
个园是由大画家石涛和尚所建的寿芝园发展而来。到了清代嘉庆年间,大盐商黄至筠买得并重建。黄至筠十分喜爱竹子。竹子四季常绿,竹虚心体直而节贞,根本牢固,正是君子立身处世应有的风格。一组竹叶有三片,形以“个”字,个园也是他名字里的字,这就是“个园”命名的由来。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全园分为南部住宅、中部花园、北部观竹区。住宅区的宜雨轩,是主人待客之所。房子的窗户使用了当时十分金贵的进口大玻璃,四面通透,坐于轩中可以欣赏全园美景,其最大特色,是集春夏秋冬山体于一个园林。
个园竹林的“竹西佳处”,出自宋代词人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毕强摄)
短短的扬州之行,可以感受到扬州在打造城市上的确花了一番心思。古园林的修缮,宅院整合,花卉的种植,餐饮的提升都下了大力气。为了方便游客,扬州政府机关停车场、单位食堂在双休日向外地游客免费开放。这些便民措施让大家对扬州刮目相看。
当然,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书画诗词给扬州的加持与宣传也不能忽视。诗人李白更成功地将烟花三月和扬州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成为了扬州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广告词。
农历三月,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柳絮如烟花似雪,这的确是大家所说的扬州最美的时节。
相关内容:
社媒推动下 新加坡年轻人新风潮:到中国旅游!
爱上苏州同里千年流淌的诗意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