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准偏差,是许多歌唱者的噩梦。🔥网友热议|如何才能唱得准?
「跑调」这个词,对于很多喜欢唱歌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心头刺。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唱歌总是跑调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声乐训练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有些歌唱者因为嗓音条件一般或者较差,平时以器乐或舞蹈为主项,对声乐并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临时抱佛脚学一首歌。由于练习时间很短,无论音准还是节奏都会出现偏差。另一方面,有些歌唱者与音乐几乎没有接触,对音乐基础知识一窍不通,毫无声乐基础,不识谱,对声音的音高、音程没有概念,对歌唱发声知识一无所知,一般不开口唱歌,唱歌时不是唱高了就是唱低了,甚至一句一个调,尤其是跟着琴唱时,简直就是南腔北调,或者是根本找不到音高。
其次,歌唱方法欠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些歌唱者有一定的歌唱经历,但是没有学过任何歌唱方法,属于自然声歌唱,不会运用混声,真假声界限明显,音域较窄,特别是唱到高音区的时候不得不低八度唱,或者硬喊着“拔上去”,这都会造成音不准的现象。众所周知,自然歌唱的声音在中低音区时真声成分会比较多,在高音区时假声的成分要多一些,从低音到高音会有一个分界线,我们也称之为“换声区”。如果没有经过混声训练,从低音开始就用很重的真声来唱,到了真声的极限位置,也就是换声区的位置,还在用真声向上喊,这时候,除非歌唱者的嗓音条件特别好,否则大部分的歌唱者会出现破音及音不准的现象。
再者,气息运用不当也会导致跑调。有些歌唱者学习过声乐发声法,对歌唱声音有一定的概念,知道呼吸在歌唱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付出了很多精力去练习气息,但是歌唱的方法不科学,气息运用的方法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具体到歌唱中,由这个问题引起的跑调有以下几种:一种状态是喉咙没有打开,没有形成声音的通道,吸不进气,但是腰部还在向外扩张支持声音,气息与声音分离,在做“无用功”;一种状态是小腹收缩的力度过大,横膈膜下降的力量过小或者没有,整个气息上浮,就会产生“冒调”的情况,反之,如果横膈膜下降的力度过大,而无小腹收缩的力度支持,就会产生“迸气”现象,导致身体僵硬、声音僵直发暗,听起来音高偏低,即所谓的“凉调”现象。除了气息运用不当之外,还有一种状况也会引起音准出现偏差,即“三点一线”没有保持住平衡,只强调声音安放的高位置,只找声音的“亮点”,一味地向上提着唱,没有其他的向下的力量与之对抗,这样就会出现音偏高的现象。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为歌唱者营造良好的歌唱氛围。这些歌唱者往往由于唱歌跑调,可能被别人嘲笑过,有很深的自卑感,一般不轻易张嘴唱歌,因此,教师要注意运用亲切的语调来启发歌唱者,切记不要讽刺挖苦,挫伤其自尊心,要使其打消心理顾虑,让其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开始训练。由于歌唱者对音高没有很清晰的概念,所以在钢琴上弹一个音让他唱的时候,他肯定是发出一个不在调上的音。这时候,就先不要让他唱,要先让他听教师范唱音阶小字一组的“1、2、3、4、5、6、7”,让歌唱者听音的走向,多听几遍,教师要指出在这七个音中,“1、3、5”三个音比较稳定,所以这三个音的走向听起来都是平行走向,“2、4、6、7”四个音不稳定,所以它们的走向听起来是倾斜的。即使歌唱者听不出音高,但对声音的走向还是能够辨别出来的,这时要求他用手势来帮助自己唱出音的走向,音的走向要与手臂的走向一致。具体操作如下:把五指并拢,手掌伸开,手心向下,连同前臂保持一条直线放在胸前,在这个位置上唱出小字一组的“1”;然后前臂保持不动,手腕连同手掌向上移动45℃角,唱出“2”;再把前臂抬高至唱“2”时指尖所在的位置上,使前臂与手掌又处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唱出“3”,“3”与“1”是平行状态,也就是“2”在“1”和“3”之间。依此类推,“3”和“5”也是平行线,“4”在“3”和“5”之间,“6”和“7”是斜线。训练时要注意手势的均匀、角度的平均,比如,“2”就不能放到“4”的位置上,“3”不能放到“5”的位置上,否则音就唱不准了。教师要反复地用手势配合音的走向,一点一点帮助歌唱者建立起正确的音高概念,让歌唱者头脑中有了对音高的印象,还要配以不同的音程组合以及一些短小的音程跨度不大的歌曲进行同步练习,另外还要加强视唱练耳课的学习,才能逐步掌握好歌唱的音准。
总之,唱歌跑调并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且持之以恒地练习,相信你也能唱出美妙的歌声。💡冷知识|唱歌其实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技能,别灰心哦!
你觉得唱歌跑调是天生的吗?还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改善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